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 
  业界论坛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
新闻出版总署:“无证记者”不一定是
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
什么是真记者?什么是假记者?什么是
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?
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
微博客: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
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
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:部级记者与
  联系我们

 

 

   弘扬先进文化,关注当代社会;

 

   彰显人文精神,构建和谐社会!

 

 

  ◎联系信箱:ddsbzzs@163.com

 首页  东方诗报
时雨:倒置的时光容器 ——论袁莉现代诗《夏季的余音》中的诗性宇宙
发布时间:2025/7/6

袁莉女士

倒置的时光容器

——论袁莉现代诗《夏季的余音》中的诗性宇宙

/时雨

  近日承蒙友人推荐,有幸拜读袁莉女士的现代诗《夏季的余音》,方知袁女士乃当代艺坛难得的才媛。细究其艺术履历,尤令人肃然起敬。作为深耕书道多年的专业教师,其楷隶行诸体皆工;现为遵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等多家专业艺术团体成员,并担任赤水市书协理事、诗联学会理事及三希书院院长等职。

  袁女士的艺术造诣可谓书文双绝:其书法作品笔走龙蛇,自成一格;而诗词楹联创作更是别具匠心,字里行间尽显才情。仅以其新近创作的现代诗《夏季的余音》观之,便可领略其独特的艺术感悟力与深厚的文学功底。

  该诗全文如下:

     一阵风经过

   碰翻了半盏秋水

   我弯腰拾取

   却捞出整片夏季的余音


   先是浮动的暗香

   而后是发烫的

   未写完的

   月光

  袁莉的现代诗《夏季的余音》是一首看似简单却蕴含复杂时间哲学的微型诗作。全诗仅八行,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诗性宇宙,实现了季节的倒置、感官的错位与记忆的物质化过程。这首诗最惊人的特质在于,它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意象转化,将抽象的季节记忆压缩进一个具象的“半盏秋水”之中,创造出一种可触碰的时光容器。

  诗歌开篇两句“一阵风经过/碰翻了半盏秋水”,立即建立起动态的平衡破坏。这里的“半盏秋水”是一个多重象征体:既是具体容器中的水,又暗示秋季本身(中国古典文学中“秋水”常指代秋季),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物化呈现。“半盏”的限定既显示记忆的不完整,又为后续的“整片夏季”埋下伏笔——从残缺中诞生完整,这正是诗歌艺术的玄妙之处。

  “我弯腰拾取/却捞出整片夏季的余音”完成了第一次惊人的转化:物理动作(拾取)导致非物理结果(捞出记忆)。“弯腰”的姿势赋予诗歌一个具体的身体维度,而“捞出”这一动作将无形的“余音”转化为可捕捞的实体物质。这种通感手法使时间具有了液态特质,夏季不再是已逝的季节,而是沉潜在秋水中的可打捞物。诗人在这里创造了一种时间地质学——不同季节如同沉积岩层,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被重新发掘。

  随后展开的感官序列更显精妙。“先是浮动的暗香/而后是发烫的/未写完的/月光”。这一递进结构模拟了记忆复苏的过程:“暗香”对应嗅觉,“发烫”对应触觉,“未写完的月光”则将视觉(月光)与书写行为并置。特别是“发烫的月光”这一矛盾修辞,将夏季的炎热特质赋予通常清凉的月光,创造出超现实的感官体验。“未写完的”这一修饰尤为精彩,既暗示记忆的不完整性,又将月光转化为一种待完成的文本,月光成为诗歌创作的隐喻。

  从技术层面看,这首诗体现了极高的意象控制力。诗人构建了一条清晰的转化链:风(动因)→秋水(介质)→弯腰(动作)→余音(记忆)→暗香/发烫/月光(感官展开)。每个意象都承担多重功能,如“月光”同时是自然现象、记忆载体和创作象征。这种经济性表达使短诗产生了丰富的解读可能。

  在诗歌结构上,前四行与后四行形成“动作-结果”的对称关系,但后四行内部又呈现“嗅觉-触觉-视觉”的感官递进。这种结构上的精密安排使诗歌虽短却具有建筑般的稳定性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标题“夏季的余音”与诗中“整片夏季的余音”形成的呼应关系——标题先确立抽象概念,诗中再将其具象化,这种由虚入实的处理增强了诗歌的质感。

  从情感维度看,这首诗捕捉了典型的后浪漫主义乡愁——不是对具体人事的怀念,而是对某个季节整体氛围的眷恋。诗人通过微型场景(打翻的半盏水)触发宏大的情感共鸣,实现了“以小见大”的抒情效果。“余音”的意象选择尤为准确,既暗示夏季已经逝去,又强调其回响仍在继续,完美表达了记忆的延宕特性。

  袁莉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对汉语诗性的深刻理解。他活用“秋水”“月光”等传统意象,却通过现代诗的手法赋予其新意。特别是将“月光”与“未写完的”搭配,既承续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月亮意象传统,又注入了现代人的创作焦虑,实现了传统的创造性转化。

  《夏季的余音》最终呈现的是一种诗性的时光考古学——诗人通过“风碰翻水”这件偶然的日常事件,发掘出深藏的季节记忆,将线性时间转化为可循环、可触探的空间存在。这首短诗证明了优秀诗歌不在于篇幅长短,而在于是否能在有限语言中构建自足的宇宙系统。袁莉仅用八行诗完成了一个季节的复活仪式,这正是微型诗的魔力所在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2025年6月29日   


作为当代哲理诗探索者,写诗吟诗,或喜或忧,皆缘于痴迷与执着……

作者简介时雨:本名吕建华,人称“河东吟者”,当代诗人、朗诵艺术家、诗评家,曾用笔名亓彪、成飞、行野、千慧子、天童、行天马等;多年从事文学编辑、新闻记者和图书出版工作;历任《海南经济报》《中国劳动保障报》《交流时报》《法制月报》记者,《浪淘沙》、《母亲》、《当代时报》、《当代民生》杂志总编辑,《德孝中国》、《财经观察》杂志主编、中国作家出版社总编辑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、朗诵与演讲艺术联盟主席;1992年在关公故里与友人发起创建“关公研究会”,1995年发起创建浪淘沙创作协会;2000年诗集《也是别无选择》获全球华人“首届龙文化金奖”;2001年诗集《千慧子短诗选》被“中外现代诗名家集萃(中英文对照)”大型系列丛书结集出版、同时创办文化期刊《母亲》杂志;主要出版著作有诗集《也是别无选择》、《千慧子短诗选》、诗文集《爱在天地间》(上册诗词歌赋卷、下册散文随笔卷)和报告文学集《金盾风采》多部;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、北京文化出版社总编辑、教科文(中国)国际集团专家学者委员会秘书长、中国作家出版社《黄河诗词》杂志总编辑。

(本稿编辑:王溪田)   

请您发表评论,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。*(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,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。谢谢!)
网友名称: *
评论内容:
  友情链接  
国家新闻出版署
中国记协网
中国作家出版社
国务院新闻办
北京文化出版社
人民网
中国新闻出版网
国家广电总局
华时网
央视网
河东吟者-时雨
光明网
中国报道网
中国经济网
新华网
中国青年网
中国台湾网
香港新闻网
中国作家网
国际在线
香港政府一站通
首页   |   关于我们   |   招贤纳士  |   网站声明   |   联系我们  |  用户登录

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: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)字第23224号 

 单位《当代时报》杂志社 《法治观察》编辑部 《良知》杂志编辑部   中国作家出版社    北京文化出版社    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 

中国当代新闻网(2010-2025)欢迎转载·欢迎加盟 ◎ ◎ ◎ 电子信箱:ddsbzzs@163.com     bjwhcbs@qq.com 

 我们的理念:弘扬先进文化,关注当代现实;彰显人文精神,构建和谐社会!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