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关于我们 业界论坛 新闻学院 本站公告 招贤纳士 会员查询 证件查询 访客留言 信 访 台  
  业界论坛
国家互联网信息办部署打击网络谣言
新闻出版总署:“无证记者”不一定是
当代微博将颠覆传统营销
什么是真记者?什么是假记者?什么是
为什么新闻界看上去比法律界团结?
网络新闻发言人 搭建沟通新桥梁
微博客: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
中国报业集团化运作模式研究
目睹十年新闻界之怪现状:部级记者与
  联系我们

 

 

   弘扬先进文化,关注当代社会;

 

   彰显人文精神,构建和谐社会!

 

 

  ◎联系信箱:ddsbzzs@163.com

 首页  情 缘
千古绝爱: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恋爱与婚姻
发布时间:2022/8/9


杨开慧认识毛泽东是未见其人,先闻其名。那是1914年春天的一个下午,她在家乡板仓父亲杨昌济书房中看到毛泽东的读书笔记,便被其独到精辟的见解所吸引。不久后的一天,在家中,杨开慧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。此时,她13岁,他21岁,还是少女的杨开慧对大她8岁的毛泽东情窦初开。

1918年夏初,杨昌济到北大当教授。暑期,毛泽东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,在杨家暂住,与杨开慧接触增多,感情升温。

按现在女生的择偶标准,男生应该是“高富帅”。毛泽东占了“高、帅”这两点,“富”,可是一点也谈不上。他一没工作,二没收入,连租房子的钱也没有。但“白富美”的杨开慧一点也不嫌弃毛泽东,他对父亲说:“我是为父母而生之外,是为他而生的。”

身为名牌大学教授、全国知名人士的杨昌济对独生女儿的“惊世”之恋非常支持,他看重的是毛泽东的“才”,而非“财”。

1920年底,二人到了谈婚论嫁时,婚礼更是“骇俗”。根本不像当前的物质女孩一样,要车要房要家产。她与毛泽东“约法三章”:一不要媒妁之言,二不要嫁妆彩礼不坐花轿,三是不举行婚礼仪式不办酒席。没有亲人相伴,杨开慧独自夹着装有随身衣服的小包袱走路到了毛泽东租的房子里,以同居来表示结婚。

她的闺蜜都说她疯了,哪有这样随便把自己就给嫁了。但杨开慧就是这样不做“俗人之举”。

婚后,按照常人,夫唱妇随,比翼双飞,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多好。可是杨开慧和毛泽东很少过团圆的日子,毛泽东总是在革命的路上,甚至杨开慧生三个儿子,毛泽东没有一次在身边陪伴,也没有寄钱寄物。作为丈夫,他是失职的。

他只有在信中和诗词中表达对爱人的无限爱意,他于1920年冬天写了一首缠绵悱恻的《虞美人·枕上》,于1923年底写了一首《贺新郎·别友》。

但是杨开慧没有对丈夫的怨恨,只有思念和担心。她给他写信,要求去协助他的工作,可是毛泽东在信中说,革命工作不能儿女情长,“我自欲为江海客,更不为昵昵儿女语”。看丈夫误解了她,她伤心地哭了,好长时间不再给他写信。

毛泽东感觉到了爱人的异样,特意赶到家里,问清了原委,毛泽东深表歉意,并让她带上母亲和孩子一起来上海生活。


杨开慧更忙了,除了照顾一家人的生活,她还要帮助毛泽东整理文件、书稿,协助组织工运、学运、农运活动,但能在爱人身边,并且是干革命工作,再苦再累,她也欣慰。毛泽东夸奖她:“我这个好秘书,抄写起来,又快又好!”

大革命失败,毛泽东要去搞秋收暴动,二人又要分手,毛泽东没有像常人一样对她作生活上嘱咐,而是叮咛:“要好好开展革命工作。”杨开慧含泪点头。

一对革命夫妻从此永别。杨开慧强忍思念之情,不给毛泽东写信,因为她怕因此暴露他的行踪。一天,她收到毛泽东用暗语写的信,大意是:开始生意不好,亏了本,现在好了起来。“他终于有信来了,我接着喜欢得眼泪滚流下来了。”

每天在相思中掰着指头度日的杨开慧,在1929年12月26日,她至爱的人的生日,用无尽的思念写就了一封长长的情书,无法寄出,只有藏在了墙缝里,“即使你死了,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你的尸体。我要吻你一百遍,你的眼睛、你的嘴、你的脸颊、你的额、你的头……你是我的人,你是属于我的!”可是,可是,遗憾的是,这封信1982年3月6日才被发现,毛泽东一直到逝世,也没能看到这封情书。

杨开慧写下这封情书10个月后,就被捕,敌人要她宣告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,就可以自由。杨开慧只说了一句话:“我,死不足惜,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!”1930年11月14日,杨开慧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,年仅29岁。这一天,她的生日刚过去8天。

1930年12月,正在中央苏区部署反“围剿”的毛泽东从报纸上得悉杨开慧牺牲的噩耗后,万分悲痛,当即写信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,说:“开慧之死,百身莫赎。”

1957年5月,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《蝶恋花·答李淑一》。在回答友人为什么把杨开慧称作“骄杨”,而非“娇杨”时,毛泽东回答说:“女子革命而丧其元(头),焉得不骄!”

这年6月,毛泽东在北京见到了当年家里的保姆陈玉英,听了陈玉英讲述的杨开慧牺牲的经过,64岁的毛泽东再也控制不住情感,泪流满面。

(本稿编辑:时雨)     

请您发表评论,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。*(本网站留言评论经过审核后才能显示,敬请广大网友予以谅解。谢谢!)
网友名称: *
评论内容:
  友情链接  
国家新闻出版署
中国记协网
中国作家出版社
国务院新闻办
北京文化出版社
人民网
中国新闻出版网
国家广电总局
北京市新闻出版局
央视网
河东吟者-时雨
光明网
中国报道网
中国经济网
新华网
中国青年网
中国台湾网
香港新闻网
中国作家网
国际在线
香港政府一站通
首页   |   关于我们   |   招贤纳士  |   网站声明   |   联系我们  |  用户登录

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:新出发京零字第昌110041号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)字第23224号 

 单位《当代时报》杂志社 《法治观察》编辑部 《良知》杂志编辑部   中国作家出版社    北京文化出版社    北京华夏时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 

中国当代新闻网(2010-2024)欢迎转载·欢迎加盟 ◎ ◎ ◎ 电子信箱:ddsbzzs@163.com     bjwhcbs@qq.com 

 我们的理念:弘扬先进文化,关注当代现实;彰显人文精神,构建和谐社会!

分享到: